云母生产过程损伤对云母损失量的影响,小编给您做以下介绍:
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云母晶体损伤。1953年A.N.玛尔阔夫教授曾论证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损伤造成的云母损失量的问题。曾用三种方法进行研究。
1)按采出云母量和从生料到工业原料云母的出成率,对两个用不同采矿法的矿块的回采结果进行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在一个矿块范围内云母的空间分布不稳定和云母质量不稳定而不适用。
2)试验工作与地质推断成果的对照法,这种方法由于地质资料的可靠性不高也不能采用。
3)晶体“检验”法。晶体“检验”法的基本概念概括如下,直接在工作面选出100—150个云母晶体,这些晶体经过检查登记、打上标记后投入生产过程中。晶体经历生产过程后,从云母总量中选出,根据试验前后晶体状态的比较,做出关于该过程由于损伤对云母损失量的影响的结论。
试样中的晶体重量损失为这一生产过程的总损失。这里,主要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生料的实际组成以及晶体厚度同云母损伤程度的关系。科学技术博土A.A.卡布斯金提出了晶体“标记”法。这个方法与晶体“检验”法的概念基本上相同,前者仅考虑了晶体面积与云母损伤的关系,而晶体“标记”法考虑了晶体厚度与云母损伤的关系。这极为重要,因为晶体薄片比厚片在很大程度上易受损伤。
晶体“标记”法系根据每个单独晶体在一定面积上和厚度上的损伤,用计算方法确定全部晶体损伤。
晶体“标记”法以如下的基本现象为根据:
云母晶体损伤程度取决于生产过程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云母质量特征,
只是当具有外部损伤时才可能有晶体的内层损伤,
当“标记”晶体的数量足够时,由于它的损伤而造成的云母损失可能代表全部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云母。
晶体“标记”法的实质在于如下几点,在实验室内将专门选择的云母晶体试样,全部或者部分地涂以抗水彩色油漆作为标记投入生产过程中。当采集试样时,要用晶体轮廓图准确地标定每个晶体的特征,注明存在的裂纹及其它破坏,称重并测量它的厚度。在生产过程结束之后,选出“标记"晶体并重新进行仔细的分析,以确定晶体发生变化的特征。
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进行云母损失的评价。